辽宁省吴娟名师工作室实施计划书
一、工作室的工作目标<!--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-->
总体目标:
通过名师工作室的设立,以名师为引领,以学科为纽带,以差异教学理念为指导,搭建促进优秀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,塑造一支在全省及至全国小学教育教学领域中有成就、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。
具体目标:
一是建设工作室的品牌项目,即构建差异教学模式;二是打造工作室的文化内涵,即每个成员都形成具有工作室鲜明文化特征的、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风格。
引领工作室成员在教学实践的兴趣区、课程教材的思考区、当前教改的前沿区等领域思考实践,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,并使之有效发挥辐射作用。
年度目标:
第一年度:自我规划,行动研究
第二年度:凝练团队,跟进研究
第三年度:团队辐射,成果固化
二、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
名师工作室致力于教师培养、教育科研、教学研究,用课题引领学科发展,提高教学的有效性,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,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幸福与发展。
课题名称:小学差异教学策略及模式研究
研究内容:
1、影响差异教学模式研究的若干因素的现状研究,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现状,体现教学差异的现状、差异管理现状等。
2、差异教学模式的内涵、本质、特征、原则的研究。
3、差异教学策略及模式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联性研究。
4、提升教师有效实施差异教学能力素质的研究。
研究方法:
以现场准实验研究为主,结合个案研究、行动研究。
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:
主要成果形式:《小学差异教学策略及模式研究报告》。
其他成果形式:出版专著《小学差异教学模式》;公开发表论文20篇;个案20个;教学研究资料汇编(上、下)(差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、实录、反思、读书体会等);影像资料。
三、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规划
名师工作室建设周期为三年。
主持人的专业发展规划:
把工作室建成学习型组织,始终坚守差异教学理念,做到“三多”:多读书,丰富自己的思想;多交流,培养自己的辩思能力;多研究,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。并在这个过程中,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。
发挥核心引领作用,用人格魅力、学术引导力和影响力,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人物。高屋建瓴地引领工作室成员,营造“相互学习进步,在研究中提高”的学习气氛、研究气氛,让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体现在每一次的切磋、每一次的合作和每一次的进步上。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,促进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。
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:
对成员的发展水平、方向、个性特点等进行测查评估,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每一位成员发展可能的成长方案。
第一阶段——自我规划,行动研究
成员了解工作室整体情况,同学科组成员交流沟通,分析自身需求,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及目标。参加相关培训活动,如读书、听讲座、听评课等,开展读书沙龙、专题研讨等活动,树立差异教学理念,在教学中自觉应用差异教学策略。
第二阶段——凝练团队,跟进研究
加强同组成员的相互协作,进行“差异教学模式”研究。以听评课比赛、论文评比等为平台,开展教学观摩、专题研讨、学术论坛、网络交流等活动,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系列活动,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实现理论提升和实践改进,构建差异教学模式。
第三阶段——团队辐射,成果固化
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,发挥辐射作用。同时,共同回顾前期教育教学及研修的经历,反思专业发展历程,找寻教师专业成长规律。成员提交研修手册,通过交流对手册材料进行完善,整理编辑读书心得、教学课例、论文、研究报告、影像等成果材料,出版专著《差异教学模式》。
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:
研读经典。将成员带进深邃的教育理论世界,在差异教育的理论国度漫游,宏阔文化视野,提升专业理论素养。
课题研究。研究思路:从问题到课题;研究要求:贴近实际,贴近生活;从小问题入手,小题大做;做真课题,做真研究;“准、高、深”结合。
教学磨炼。课堂是教师的田野,进行教学研磨,提高教学的有效性,应成为最为平常又最为重要的方式。同时,将差异教学成果与跨省市异地合作校交流,拓展思路;对薄弱学校送教下乡,实现教育均衡发展。
网站建设。以开放的方式,拓展视野,及时捕捉新的信息。进行工作动态发布、成果辐射推广、资源生成整合,使优质资源共享。
导师根据成员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;教育名家与成员面对面的专题研讨,化解教育教学中的困惑;合作团队就问题共同探讨、协商解决的办法。异彩纷呈的研修活动,将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动力和源泉!
四、工作室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规划
工作室既是一个内部促进、共同分享的共同体,也是一个对外延伸、示范辐射的工作团队。既是一个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室,更是一个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工作室。
为使名师资源得到共享,工作室依托网站,建构“网上论坛”。通过设置“名师团队”“专题研究”“工作动态”“研修集粹”“教学争鸣”等版块,不断蓄积优质、鲜活的教学资源,为全市教师的学习、交流、讨论提供一个网络和数字化的共享平台。并且,工作室将全体成员的课表在网上公布,任何教师都可以直接到工作室成员的课堂上听课。这样,既有效促进工作室成员自身的专业成长,也带动其他教师的共同发展。
工作室成员不仅要做教学的实践者,更要做教研的探索者、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教改成果的传播者,打造学科优势,引领教师成长。为进一步扩大名师效应,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学、成果推介和示范指导等学术活动,传播差异教学理念,奉献优质教学资源,展示丰硕的教改成果,促进各个学校的教师能关注差异、照顾差异,在自身得到主动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,促进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。
在探索实践中,把名师作为重要资源的同时,把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,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究,形成区域名优群体效应。
五、工作室规章制度建设及人员分工
工作室的规章制度:
制度是约束行为的基石。制度管理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,发挥人的最大潜力。工作室制定如下规章制度:学习活动制度;课题管理制度;经费使用制度;总结交流制度;表彰奖励制度等。
人员的分工合作:
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,需在共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人员的职责划分。
主持人:负责工作室的一切日常管理工作和教、研、训等业务工作。制定、完善规划和管理制度;培养、培训优秀教师;探索、开展课题研究;宣传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;开发、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。实行差别化指导,给予成员人文关怀。
主持人助理:协助名师开展工作。
编内成员(小学美术)6-8人,编外成员(小学语文、数学等学科)4-6人:跟师学艺,完成教学和研究任务。制订个人三年期的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,完成一定量的备课、说课、上课、听课、评课、案例开发、模式构建等教学任务,以及课题研究、论文撰写等科研任务。
六、预期成果及工作室硬件装备
1、总结报告
2、出版专著《小学差异教学模式》
3、公开发表文章或作品20篇
4、教学研究成果汇编(上、下)
5、影像资料
6、公开教学示范辐射
设置名师工作室,工作室主要装备如下:
1、电脑2台
2、电子白板
3、书柜及书籍若干
4、照相机、摄像机
5、美术创作相关用具